手机版

洗清秋的洗读什么

发布时间:2022-12-02   来源:伤感句子网    
字号:
手机查看

导语:古人言:伤春悲秋。因春去而伤感,因秋来而惆怅。秋天是充满诗意的,充满着一种凄美的诗意。洗清秋的洗读什么?“雨”字,“洒”字,和“洗”字,三个上声,循声高诵,定觉素秋清爽,无与伦比.开头两句写雨后江天,澄澈如洗.一个“对”字,已写出登临纵目、望极天涯的境界.当时,天色已晚,暮雨潇潇,洒遍江天,千里无垠.

洗清秋的洗读什么

一番诗意洗清秋

雁南飞、叶枯黄,这是秋天的暗号。一场秋雨奠定了悲凉的基调。秋天,在我看来是一个有故事的季节。李商隐于深秋的雨夜盼望与妻剪烛西窗;杜甫在初秋的寒天里登高望远,诉羁旅之苦;苏轼于中秋月圆时分写下“但愿人长久”的希冀;辛弃疾在秋末的沙场里回忆往昔戎马生涯……古人言:伤春悲秋。因春去而伤感,因秋来而惆怅。秋天是充满诗意的,充满着一种凄美的诗意。

诗人们都喜欢在秋天抒发愁绪,就像是一种特定的规律一样。难道秋天就毫无快乐可言吗?诗人都是多愁善感的,容易触景伤怀,面对秋天万物萧条、风霜交错的景象,难免会悲伤起来。诗人为抒发自己的愁绪,发掘出了许多专属于秋的意象:落叶满地、北雁南飞、月冷星稀、游子思乡。这些意象,都带有极其凄美的意味,让人不由得也随之难过。

诗人是种复杂的人,却又极其简单。他们只是太过感性,容易受外物干扰罢了。晴天快乐,阴天抑郁,这是人之常情,却又是文人通病。一声猿啼足以让他们哭泣,而一朵花开又足以使他们欣喜。

总有人在秋天悲伤,可也总有人爱这秋天的美好。古人的世界我们不懂,可他们留给我们的这一番诗意,是后人能够懂得的。不管在什么年代,对于自然的热爱以及人们的情感,都是不会改变的。

八声甘州·对潇潇暮雨洒江天

朝代:宋代

作者:柳永

原文:

对潇潇暮雨洒江天,一番洗清秋。渐霜风凄紧,关河冷落,残照当楼。是处红衰翠减,苒苒物华休。唯有长江水,无语东流。

不忍登高临远,望故乡渺邈,归思难收。叹年来踪迹,何事苦淹留?想佳人,妆楼颙望,误几回、天际识归舟。争知我,倚栏杆处

译文

面对着潇潇暮雨从天空洒落在江面上,经过一番雨洗的秋景,分外寒凉清朗。凄凉的霜风一阵紧似一阵,关山江河一片冷清萧条,落日的余光照耀在高楼上。到处红花凋零翠叶枯落,一切美好的景物渐渐地衰残。只有那滔滔的长江水,不声不响地向东流淌。

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,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,渴求回家的心思难以收拢。叹息这些年来的行踪,为什么苦苦地长期停留在异乡?想起美人,正在华丽的楼上抬头凝望,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。她哪会知道我,倚着栏杆,愁思正如此的深重。

注释

⑴潇潇:风雨之声。

⑵一番洗清秋:一番风雨,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。

⑶霜风凄紧:秋风凄凉紧迫。霜风,秋风。凄紧,一作“凄惨”。

⑷是处红衰翠减:到处花草凋零。是处,到处。红,翠,指代花草树木。语出李商隐《赠荷花》:“翠减红衰愁杀人。”

⑸苒(rǎn)苒:渐渐。

⑹渺邈:遥远。

⑺淹留:久留。

⑻颙(yóng)望:抬头远望。

⑼误几回、天际识归舟:多少次错把远处驶来的船当作心上人回家的船。语出谢朓《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》:“ 天际识归舟,云中辩江树。”

⑽争:怎。

⑾恁(nèn):如此。凝愁:忧愁凝结不解。

洗清秋的洗读什么

八声甘州

柳永

对潇潇暮雨洒江天,一番洗清秋。

渐霜风凄紧,关河冷落,残照当楼。

是处红衰翠减,苒苒物华休。

惟有长江水,无语东流。

不忍登高临远,望故乡渺邈,归思难收。

叹年来踪迹,何事苦淹留?

想佳人妆楼?望,误几回、天际识归舟。

争知我,倚阑干处,正恁凝愁!

1、诗句译:

伫立在江边的楼头,面对着潇潇的暮雨,那暮雨仿佛在洗涤清冷的残秋。

2、整句含意:

登楼凝望中所见,无论风光、景物、气氛,都笼罩着悲凉的秋意,触动着抒情主人公的归思。

两句写雨后江天,澄澈如洗。一个“对”字,已写出登临纵目、望极天涯的境界。当时,天色已晚,暮雨潇潇,洒遍江天,千里无垠。其中“雨”字,“洒”字,和“洗”字,三个上声,循声高诵,定觉素秋清爽,无与伦比。
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
×

打开微信,点击底部的“发现”,

使用“扫一扫”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。